姿势不对,起来重睡!细数执拗期那些抓狂时刻
百篇原创睡眠文,欢迎关注!
小土叨叨:这篇作者是新浪微博的@红衣芭蕾 ,北大毕业的律师妈妈,之前好几篇都是出自她的手笔,大家对她可能也比较熟悉了:)
开始是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水杯必须自己拿,水果要自己叉,如果别人代劳了,就站那儿张着手咧大了嘴昂头向天哭,眼泪汩汩地流到嘴里,嗷嗷地边哭边小碎步跺着脚,委屈得不得了。
再放回去让他自己做,也还是气得边哭边来。
然后对开门有了执念,妈妈回家了,必须由他开门放进来,妈妈从房间、从洗手间等各张门后面放出来的工作,也必须由胖米进行,不然,气得满地打滚涕泪交流面红耳赤是一定的,趁此之前,我还是拎着鞋子灰溜溜地出去重新“回家”最明智。
有一天姥爷把胖米抱着上了三楼,胖米要下来自己走。放下来了,可还是不干,哭着往楼下走。痛哭流涕地走到一楼,还没完,得走出楼门,姥爷也要退出楼门,大家一起重新进单元,再由胖米自己上楼。
家门口有个坡,坡上有几个粗大螺丝打在地面上。胖米每次要先踩一踩螺丝,才下坡,没踩到要回头踩好了再重新下坡。就像传说中的强迫症一样。
后来慢慢的,对回家时经过这个坡特别敏感,动不动就哭了,有时抱着他下去他哭了,有时我领头走下去他哭了,有时不知道为什么也哭了,每次哭得那么焦躁,跺着脚跑着哭,然后烦躁得动弹不得,蹲在坡上嚎啕大哭。
小心翼翼问他怎么了,重新来好不好,怎么都不行了,气得根本不能跟我答话,看得出他内心的秩序被搅乱得厉害,难受得说不出来。
睡觉的时候原本没什么要求,可有天我抱着他放到床上,哭着闹着不行,嚷着“不是这么上的,不是这么上的。”我一点头绪没有,只好屁颠屁颠把他抱下来,重新抱着他跨上床铺,这次可以了。
至于第一次为什么不行,第二次为什么可以,我还没有总结出来。
我相信了“姿势不对,起来重睡”不是一个传说。
不仅是行为上,在语言上、逻辑上他也开始追求完美。
《噗噗噗》的故事是这样导入的:“从前……最最从前的从前……天上什么也没有,地上什么也没有……”,但是在图片上,天上写着一个“嘘”字,这就让胖米产生了不满,每次都告诉我们“不讲嘘字!只——讲从前!”他必须忽略那个“嘘”字的存在,他甚至笨拙地尝试过用手指把“嘘”字扣下来,因为既然天上什么也没有,那就不能有“嘘”字,否则就是矛盾的,是不合逻辑的。
[小土注:哈哈哈 胖米逻辑一百分!]
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里提到秩序敏感期在3—4岁出现:
“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但我们觉得,用“执拗”这一概念来得更准确一些。
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我们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我们确切知道,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现实生活中,成人随意打破儿童的秩序会使儿童经受痛苦,而成人常常不了解这一点。”
我了解这一点。我童年的执拗敏感期让我难以忘怀。
据孙瑞雪说,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对于我来说,也许一直也没有得到什么弥补,所以尽管当时年纪不大,但那种内心失序的感觉却毕生难忘。
我最大的纠结体现在对父母语言前后符合的要求上。小时候,爸爸妈妈告诉我,“大人是不会骗你的”,当然这个“大人”是特指我爸妈。所以我认为他们应当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哪怕中午说了吃饭但是却下面条了,我就觉得无法理解,我会去问爸妈,为什么本来说吃饭却下面条。
又比如我问爸妈一件事情,他们的回答和此前一次的答案不一样,我必须知道为什么不一样,到底那一次为准,但这还没完,你还得解释解释为什么说错了一次,因为在我看来这都叫“骗人”。
也有可能妈妈和我的对话是这样的:“刚才妈妈没听见。”“那你怎么回答我啦?”“是没听清。”“那你刚才为什么说没听见?”这都是“骗人”,但大人是不骗人的。这让我内心焦虑不已。
其实这都罢了。
我只需要父母一个耐心的解释:“这不叫骗人,只是口误。对不起那件事情爸爸不小心记错了。是的本来要吃饭后来妈妈想吃面条了,对不起没有告诉你。”遗憾的是,这种时候父母并不耐烦给我一个满意的解释。他们把我的这些刨根究底归为“啰嗦”。我是一个啰嗦的孩子。
为了不让他们直接一句“莫啰嗦!”打发了我,我多少次克制住内心焦躁得几乎要发抖的冲动,用满不在乎的音调和最平和的态度去询问我想听到的答案,但我得到最多的还是“没有什么为什么”,“忘了,哪里记得这么多!”
那种在我心头突突直跳的混乱的痛苦只能靠我自己去平息,万般无奈我发明了一句咒语,叫“啰嗦鬼啰嗦鬼啰嗦鬼三句话。”我给自己规定念完这句咒语,就当这件事过去了,对于父母的语言前后不一致不再纠结了。
这是我唯一能找到内心平静的方法。
所以我现在看到胖米因为对秩序的坚持而哭泣的时候,也像看到小小的自己,我不需要去体会他的感受,因为那焦虑和混乱的感受清晰的在我自己心里从未真正平息。
我愿意尽可能保护他的内心秩序,让他顺利平稳的度过这个敏感时期。他理解了秩序,才能更好的接纳千变万化的世界。
“孩子执拗的这个阶段可能是老师和父母最为苦恼的时期,因为执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让人感到无奈。但尊重孩子这一生命现象是首要的,所要做的就是:
一是成人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
二是,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发生的事实。”
—《捕捉儿童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在育儿界似乎也有争论,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不过作为一个普通的父母,我不关心那么多,只搞清楚这一件简单的事就够了:
知道了这种行为是孩子发育中的正常阶段性表现,要尊重并顺应他的发展,重视他的情感。这符合我作为母亲的育儿本能。
我把这本书也放在了姥姥的床头。昨天晚上,胖米因为爸爸给他脱了上衣,哭得东倒西歪,必须重新穿上,让妈妈来再脱一遍。姥姥看见了笑着说:“这是秩序敏感期,就顺着他来。”
那一刻我什么也没说,但心里舒畅得难以言喻,好像曾经混乱焦躁得皱巴巴的那块儿隐秘的角落被抚平了一般,似乎那个小小的自己终于得到了应得的体谅。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疗愈。
全文完,这篇作者是新浪微博的@红衣芭蕾
误区 排查 清醒时间 作息 解读哭 问答 情绪 奶睡 抱睡 频繁夜醒 早醒 接觉 小睡短 并觉 0-6个月案例 6个月以上案例 过敏 早产 湿疹 鼻塞 胃食管反流 厌奶 肠绞痛 不踏实 胀气 打鼾 钙 跳跃期 入睡晚 睡后半小时 半夜起来玩 站起来 小土安抚法 小土陪伴法 抱起放下 easy cio 法伯 睡袋 安抚奶嘴 安抚巾 安抚物 产后抑郁 翻身 大运动 睡眠倒退 安全座椅 旅途 倒时差 绘本 漫画 笔记 二宝 音乐 规则 视频 辅食 APP 入托 家庭 催眠曲 课程 拍睡 游记 英语启蒙 群 吃货 斜颈 案例 自主进食 口呼吸 入托 游戏力 蒙特梭利 安全 小土陪伴法 群 熊孩子 倒时差 噩梦 PET 消费观 婆媳 熊孩子
关于这个号我是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新浪微博@小土大橙子 因为小子睡眠的问题,开始关注婴幼儿睡眠,后来专注于此,是国内首位获得认证的睡眠咨询师。
【下载链接】婴幼儿睡眠文档(50页)或 http://pan.baidu.com/s/1jGguc2E
【必收帖】100+篇睡眠文案例汇总(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好睡眠)
【8小时睡眠课介绍】入睡难?夜醒频繁?抱睡奶睡?小睡短?小土睡眠课陪你共渡难关
睡眠课收看地址 淘宝教育 (优先)
#淘口令#长按复制这条信息,打开手机淘宝即可看到【小土婴幼儿睡眠系列课】http://b.mashort.cn/h.6ZhCX?sm=9cff7e
或者 腾讯课堂 sleep.ke.qq.com (备选,国外用户因为网速的缘故,建议使用腾讯收看,购买后记得加群)
娃娃们可能还会纠结吃菜不属于吃饭,穿裤子不属于穿衣服。
有时侯什么东西不小心弄反了,放错了,拆的时候没按他想法来,可能就捅了马蜂窝。
每当这时候,一边会想冷静,一边会忍不住想,对老娘比地主老财对童养媳都不如,太虐了!